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公布的最新信息,目前ch1.1毒株在美国新冠流行株的占比已经提升至第5位,仅次于XBB.1.5、BQ.1.1、BQ.1和XBB毒株。该现象自然也是引起了各国的关注,那ch1.1毒株的症状如何?感染后会更严重吗?
CH1.1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BA.2.75的第六代亚分支,感染症状和奥密克戎株相似,仍以上呼吸道的症状为主,主要还是发烧、咳嗽、咽痛、鼻塞流涕、味觉嗅觉减退、身体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有些人还会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最新研究显示,由于新增多个突变位点,增加了ch1.1的免疫逃逸能力。同时,新增的一个突变位点(L452R)曾经是德尔塔变异株的特征性突变位点。但值得注意的是,该突变位点也存在于许多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亚分支中,如BA.5.3和BA.5.1.3等。
目前,未见ch1.1变异株的致病性增强,仍需进一步关注。一般新毒株出现后,感染病例需达到一定规模并持续一段时间,才能初步判断新毒株的致病力是否变化。
根据GISAID数据库收录序列显示,ch1.1于2022年7月8日在印度首次采集发现。近1个月,ch1.1及其亚分支在全球序列数占比超过6%。截至2023年1月30日,已在67个国家或地区监测发现,主要在英国、丹麦、新加坡等国流行,在英国近一个月内上传的新冠病毒序列中占比约为25%。
2022年11月13日,我国通过基因组测序首次从天津市报送的1例泰国输入病例样本(2022年11月10日采样)中检出ch1.1进化分支。截至2023年1月30日,共监测发现24例ch1.1及其亚分支输入病例。输入病例来源地涉及15个国家或地区。未监测到ch1.1及其亚分支的本土感染病例。
尽管ch1.1变异株的免疫逃逸能力和传播优势进一步增强,导致突破感染和再感染风险增加,但我国大部分人群体内已存在高水平中和抗体,对ch1.1存在一定的交叉保护作用,ch1.1短期内不会引起本土大规模流行。脆弱人群(65岁以上老人、基础病患者和未接种疫苗者)以及未感染人群仍需加强个人防护。
坚持做好个人防护、保持良好卫生习惯、不要相信未经证实的网络报道。(中国疾控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