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武汉热点 导航

2021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完整版

作者:whmc 时间:2021-05-31 13:48:39

2021城市商业魅力根据五个板块来进行评价标准,其中一线城市有哪些地方上榜单,二线、三线、四线城市有多个,都有哪些地方?对于2021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感兴趣的一起来了解下。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2021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完整版

第一财经发布《2021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上北深广位居前四,15个进入新一线名单的城市依次是成都、杭州、重庆、西安、苏州、武汉、南京、天津、郑州、长沙、东莞、佛山、宁波、青岛和沈阳。

《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已形成了稳定的维度体系和算法模型:以170个主流消费品牌的商业门店数据、17家互联网公司和数据机构的城市大数据为基础,通过 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五大指标来评估中国城市。其中,榜单的一级与二级维度权重以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专家委员会打分的方式计入,二级维度以下指标数据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城市商业魅力排名主要综合评估五个方面!

据悉,《2021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收集了170个主流消费品牌的商业门店数据和17家各领域头部互联网公司的用户行为数据和数据机构的城市大数据,按照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五大维度指数来评估中国内地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

2021年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以下简称《榜单》

新一线榜单中,宁波在2020年离榜后重新入榜,而去年第一次进入新一线行列的合肥掉队。同时,今年无“新面孔”。

排名上,杭州反超重庆,重新回到第二排序;排名上升的有苏州、西安、南京、佛山。

令人关注的武汉,在2020年“封城”2个月后,仍然在榜单中,排序下滑两位。

经过几年的更替,一共有11个城市始终列居新一线城市,算上拥有过“新一线”标签的城市,则一共有20个。处于新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之间过渡地带的城市仍都保留着向上竞争的欲望,有很大的概率,未来几年都不会再有新晋的新一线城市出现。

一线城市排序出现调换是今年的一大亮点之一,2021年排序重回2018年现象,上海反超北京,变为“上北深广”。

15个新一线城市分析

成都

成都总排名依旧领跑新一线城市。今年,成都在新加入的货运城际往来联系度指标中排到全国第1名。初创公司、融资和创业平台数量的显著增长进一步加强了它对人才的吸引力,其毕业生首选指数明显提升。相比去年,成都的城市人活跃度和生活方式多样性分别下降1名。面对疫情的冲击,成都的咖啡馆和书店数量出现明显的减少。

杭州

杭州今年回归新一线城市的第2名。在保持数字经济发展优势的前提下,杭州的实体商业也表现出较好的抗风险性——咖啡馆数量不降反增、入驻品牌数量位列全国第2,同时还吸引到日本知名书店品牌茑屋首店的落户。生机勃勃的商业氛围增益了人的活力。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的提升,是拉动杭州排名回升的主要原因。

重庆

重庆在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和生活方式多样性三个维度上的排名均稳定在新一线城市前三的水平。作为拥有超三千万人口的超大城市,重庆的夜间出行活跃度排在全国第2,仅次于上海。今年重庆的未来可塑性排名上升1位,主要源于其人口吸引力指数、年轻人消费力以及外来工作人口数量的上涨,体现了较好的人才“虹吸效应”。若能为吸引来的年轻人提供更多的休闲、消费场景,未来依然存在反超杭州的可能性。

南京

南京排名新一线城市第7,相比去年上升1位。创新氛围和人才吸引力指数的双双提升是其排名变动的主要原因。此外,南京在餐饮整体多样性、咖啡馆数量和书店数量排名上均呈现出上涨的趋势。丰富的业态也进一步激活了城市人的消费能力,南京的消费多样性指数排名提高1名。未来如果想要更进一步,南京需要在品牌青睐与新商圈的发展上多努力,树立新的城市商业招牌。

天津

天津相较去年下降2位,在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以及未来可塑性上排名下滑明显。在监测范围内,天津品牌门店增长数同比减少约73%,城市商圈日均客流总量同比减少约20%。城市的商业魅力与年轻人吸引力息息相关。天津在年轻人指数上下跌51位、在人口吸引力指数上下跌6位。在今年新加入的淘宝直播活跃度中,天津排名第8。

郑州

郑州今年依旧牢牢守住腰部新一线的位置。商业资源集聚度和城市枢纽性排名的走高,弥补了郑州在城市人活跃度和生活方式多样性上的下滑。也就是说,城市在商业和交通方面的硬件已有所提升,但仍需持续激活人的消费潜力。例如在消费活跃度指数上,郑州排名全国第39位,位列新一线城市末尾。如何进一步将供给转化为需求,是郑州突破排名瓶颈,向上跃升的关键。

长沙

长沙今年位列全国第14名。从商业实力的角度来看,长沙在品牌、商圈和基础商业三个维度上都有较快的提升,为庞大的人口基数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长沙的短板一向是未来可塑性。今年由于融资规模、海归就业指数和年轻人就业指数的走低,它的排名再降一位。对于长沙来说,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将人口红利转化为更强劲的产业实力,是其必须面对的课题。

东莞

东莞今年各维度排名变化较大,但总排名依然稳定在全国第15名。未来可塑性和城市人活跃度一直都是东莞的优势维度,年轻和活力是这个城市的底色。今年东莞的社交活跃度和年轻人指数排名均位列新一线城市第2。此外,东莞在城市枢纽性的维度上上升11位,进步最大。其中,物流通达度表现最好,位于全国城市的第8位。

佛山

佛山是新一线城市中唯一一个连续五年排名都在上升的城市,今年它从新一线的尾部向上跃升3位,排在全国第16的位置。佛山的城市人活跃度和未来可塑性排名靠前,分别位列第14和15名。佛山优质本土公司数量仍在增加,且年轻人指数和年轻人消费力表现良好。商业资源集聚度是佛山今年唯一下跌的维度,其商业潜力有待进一步的激发。

宁波

宁波自去年短暂的跌出新一线后,今年依靠大幅攀升的品牌青睐度和人口流入顺利重返,且总排名直升3位。在五维度表现上,除城市枢纽性外的所有一级维度均呈现上升的态势。行之有效的人才落户政策使宁波常住人口增速迅猛,为这座城市的产业、商业发展带来大量的机会。近期众多高端品牌的密集进驻,也体现了商业世界对宁波综合实力的认可。

青岛

青岛总排名再降1名,排在全国第18位。今年青岛的城市人活跃度和生活方式多样性分别上升3名和2名。其中,通过外卖、网购和海淘计算的消费活跃度指数排名上升7位,说明其城市人在特殊时期仍维持着较高的消费活力。然而青岛的商业资源集聚度依然表现不佳,品牌门店总数和入驻品牌数量也都排在新一线城市尾部。青岛在基础商业设施数量上仍显供应不足,例如便利店数量不敌众多二线城市。

沈阳

沈阳今年成为新一线城市的最后一位,其后退主要由城市人活跃度排名的下降导致。沈阳的消费活跃度和夜间活跃度分别下降9名和5名,略显疲态。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尽管沈阳的城市枢纽性排到全国14名,但在未来可塑性上仅排到全国24名。其创新氛围指数和人才吸引力指数均为新一线垫底。活力流失问题对于这座转型中的老工业城市来讲依旧严峻。


微信图片_20210531104031.png

展开剩余部分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用户留言 联系我们

跟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