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目前,武汉的落户方法都有哪些?有需要了解的网友,欢迎来看看这次给各位准备的内容。更多有关武汉落户的信息,都可以通过本站查询搜索。
目前武汉的落户方式包括:学历落户、积分落户 、买房落户、投靠落户、就业创业落户、技术人才落户、 引进企业员工落户、 其他落户方式。
1、学历落户
登记在集体户口上的高校毕业生户口,均为武汉市常住户口,可以在武汉市内正常迁移。也就是说你以后在哪里买房了,不管面积多大都可以随意迁!
具有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含教育部认证的留学回国人员)学历或学位的人员,无需其它条件即可申请;具有普通高校专科、本科以及非普通高校本科(含教育部认证的留学回国人员)学历或学位,年龄放宽到45周岁以下。
“45岁以下专科可全家落户武汉”,“博、硕研究生不受年龄限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随迁”,“取消‘自有房屋’和‘婚龄’限制”,“大学生可24小时网上申请”。
学历放宽到大专,请问具体包括哪些大专?成教的大专可以吗?
大学毕业生学历放宽到大专,是包括经教育部认证的,所有专科及以上学历(含国外高校的同等学历)。
配偶和子女随迁有婚龄、房产的限制吗?
大学毕业生办理落户时,随迁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不受婚龄及有无房产的限制。大学生的配偶以及未成年子女可随迁落户。
申请人及随迁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在本市无房产,是在哪里落户?
大学毕业生落户办理随迁配偶和子女,在本市又无房产的,可在现居住地的社区公共户地址上单独立户,打印单独的户口簿。
2、积分落户
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可以参加积分落户:
①在本市拥有合法稳定住所;
②参加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③持有本市有效居住证;
④不超过法定退休年龄。
达到当年积分分值(75分)的,可以申请落户。
备注:常态化受理,当年3月、6月、9月、12月集中审核前三个月受的积分入户申请信息。承诺期限“3个工作日”指已取得入户资格且通告公布可以入户人员的办理落户时限。
最新政策:进一步调整完善积分入户办法,提高“居住年限”“缴纳社保”“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分值权重,确保三项占比在50%以上,为普通劳动者落户武汉提供便利。
3、买房落户
取消原购房落户业务中“首次交易商品房”以及购房面积、金额等条件限制。
非本市户籍人员在本市购买自有产权房屋,取得不动产权证书或房屋所有权证书、土地所有权证书,房屋证载用途为住宅(集体土地自建房除外),可申办落户。原“购买新城区商品房落户”和“购买中心城区商品房落户”两项业务合并调整为“自有产权住房落户”业务。
简单点说,有房就能落户。
4、投靠落户
子女投靠父母
①父或母户籍在汉,其子女年龄在18周岁以内的;
②大中专毕业生毕业2年内(未婚、属学生集体户)回原籍要求改变户口性质的。
父母投靠子女
①男性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女性55周岁以上(含55周岁);
②夫妻双方退休,一方达到年龄条件的。
夫妻投靠
已结婚登记的夫妻一方为本市户籍,在本市有合法稳定住所的,非本市户籍的另一方和符合随迁条件的子女,可申请落户
投靠亲属
①父母双亡无人抚养的孤儿需投靠亲属的(亲属包括孤儿的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以及孤儿父母的兄、弟、姐、妹;不是投靠上述亲属的,按收养手续和程序办理);
②无子女的孤老需投靠亲属的(亲属包括孤老的兄、弟、姐、妹及其子女)。
5、就业创业落户
男不满45周岁、女不满35周岁的非本市户籍人员在新城区(包括蔡甸、江夏、东西湖、黄陂、新洲区,下同)、功能区(包括东湖高新区、武汉经开区〈汉南区〉、武汉化工区,下同)就业创业的,就业单位缴纳或者个人(含灵活就业人员,下同)缴纳本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连续6个月以上(不含补缴),创业的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均可申请落户。
6、技术人才落户
对在汉就业创业非本市户籍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含具有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海外学历回国人员)、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引进的高技能人才,本人及共同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符合投靠条件),可申请登记武汉市常住户口。
在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限额以上商业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的非本市户籍高管班子成员,有合法稳定住所(含合法租赁),连续参加城镇社会保险1年以上,本人及共同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符合投靠条件),可申请登记武汉市常住户口。
获得国家、省、市劳动模范称号、"五一"劳动奖章的外来务工人员及其他特殊贡献者,有合法稳定住所(含合法租赁),根据本人意愿,可在居住地申请登记武汉市常住户口。
7、引进企业员工落户
对市、区人民政府研究同意引进且注册资本和纳税落地的大型企业、总部企业、产业研发机构、科技创新型企业等有关重点企事业单位,单位缴纳本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本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及个人所得税、有合法稳定住所(含合法租赁住房)的,单位职工可申请落户。成建制迁入我市的企事业单位,符合上述条件的可成建制申请落户。
8、其他落户方式
①小城镇入户。
②务农入户。
③随军入户。
④复员退伍安置入户。
⑤港、澳、台及其它国外回归人员入户。
⑥军队离退休干部及随迁家属入户。
⑦留学回国人员入户。
⑧军队转业干部及家属随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