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武汉统计微信公众号最新消息,2022年上半年武汉市生产总值(GDP)8904.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3%。接下来小编便为大家带来2022年上半年武汉市经济运行情况,一起看看吧!
根据湖北省市州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8904.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77.24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3439.05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5287.81亿元,增长2.8%。
一、农业生产总体平稳,主要农产品稳定增长
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9.05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农业增长3.1%,林业增长0.3%,牧业增长6.5%,渔业增长3.2%,农业服务业增长11.0%。主要农产品供应稳定,蔬菜产量396.08万吨,增长3.4%;水产品21.99万吨,增长3.9%。
二、工业生产韧性增强,高技术制造业较快发展
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增速比1至5月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增长8.3%。
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4%,增速快全市规上工业15.9个百分点。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43.9%,医药制造业增长31.4%,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23.6%,增速均快于高技术制造业平均水平。
三、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增长较快
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6%,持续保持较快增长。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54.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8.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4.5%。分领域看,房地产投资增长15.5%,占全市投资比重为42.2%。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0.0%,占比20.4%,其中,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32.1%,拉动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4.1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18.6%,占比23.6%。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6.9%,增速较1至5月加快2.8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投资增长43.4%。从投资主体看,民间投资增长13.1%,占比为49.5%。
四、消费市场稳步回升,网上消费拉动作用增强
上半年,全市实现社零额3180.93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较1至5月提升0.2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实现社零额590.26亿元,增长4.5%,增速由负转正,较5月份加快8.9个百分点。
从行业看,限上批发和零售业销售额分别增长12.5%、12.1%,限上餐饮业营业额增长2.8%,限上住宿业营业额下降10.8%。从消费动能看,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实现的网上实物商品零售额增长13.4%,占限上社零额的比重为29.8%,比重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拉动限上社零额增长3.9个百分点,贡献率达36.8%。从商品种类看,全市15个主要零售类商品中,有11类商品零售额实现正增长。其中,金银珠宝、家用电器、石油及制品类、中西药品、饮料、粮油食品、汽车类分别增长53.3%、32.3%、20.2%、17.8%、16.0%、13.0%、10.1%。汽车类中,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较快,增长295.8%。
五、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外贸出口增长较快
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597.46亿元,同比下降1.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88.99亿元,同比下降1.6%。贯彻落实国家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退税减税降费393亿元,是去年同期的4.62倍。
截至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6572.86亿元,同比增长12.1%。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42968.14亿元,同比增长10.9%。
上半年,全市外贸进出口实现1748.7亿元,同比增长13.6%。其中,进口696.1亿元,下降4.2%;出口1052.6亿元,同比增长29.5%。
六、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上半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81元,同比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10元,增长8.4%。
上半年,CPI同比上涨1.9%,在合理区间运行。八大类商品“七涨一平”,其中交通和通信类、教育文化和娱乐类、居住类、其他用品和服务类、生活用品及服务类、食品烟酒类、衣着类分别上涨6.1%、3.7%、1.9%、1.0%、0.8%、0.4%、0.2%,医疗保健类持平。
总的来看,上半年全市经济克服超预期因素不利影响,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稳中有进。同时也要看到,下半年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国内疫情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需求收缩与供给冲击交织,结构性矛盾和周期性问题叠加,市场主体经营仍比较困难,经济持续恢复基础不稳固,经济运行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下阶段,全市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一丝不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武汉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抓住经济恢复关键期,狠抓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见效,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增效力激活力添动力,不断巩固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