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对人体而言非常重要,尤其对青少年而言。睡眠的时候是人体内各器官的自我修护时间。近日,教育部也宣布将把我国中小学生的睡眠问题纳入健康监测,据了解,我国中小学生的睡眠质量存在很大的问题。
(图源:视觉中国)
8-10小时是睡眠充足的标准,按照每天8个小时的最低睡眠标准,我国初中和高中生的睡眠时间严重不足,小学生睡眠情况一般,我国中小学生的睡眠时间严重不达标。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睡眠达标的比例为59.9%、19.6%、2.3%。同一学段内各年级的睡眠时间差异并不显著,但毕业年级的睡眠时间出现了明显的降级,52.6%的小学六年级学生、88.5%的初三学生、98.2%的高三学生睡不足8小时。
从性别上来看,我国女生睡眠时间少于男生,女生睡眠不足8小时的比例高于男生5.5个百分点;分学校类型看,公立学校的学生睡眠时间总体少于民办学校的学生,公立学校学生睡眠不足8小时的累积比例76.75%,比民办学校高17.4个百分点。
睡眠时间规定
按照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公众版-2019)》等相关政策文件的分学段睡眠标准,小学生日均睡眠时间应不少于10小时,初中生日均睡眠时间应不少于9小时,高中阶段学生日均睡眠时间应不少于8个小时。
对于睡眠管理,陈宝生指出,要把家庭和学校的边界划出来,研究学校的发力方式,提出学校怎么配合家长的具体方式。要监测考核,总的要求是确保孩子们睡眠充足,按中国孩子成长过程中、生理发育过程中平均睡眠时间标准来考核。
睡眠时间不足严重危害我国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睡眠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对于中小学生,其成长发育阶段所需的大部分生长激素都是在睡眠过程中分泌的,睡眠时间不足将导致生长激素的分泌紊乱,对体格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肥胖等问题。此外,睡眠还影响学习效率。睡眠不足可导致记忆力、注意力、理解力衰退,精神状态变差,长期睡眠不足将导致内分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理异常等。
1、教育理念存在误区,将勤奋好学等同于熬夜苦读
勤奋刻苦,是我国自古以来所推崇的学习态度。一些学生给自己心理暗示,认为只有延长学习时间、熬夜苦读才能证明自己的刻苦,却忽略了睡眠问题。同时,在不少家长、教师、学生的观念中,考上大学即意味着痛苦的学习生涯的结束,使我国教育出现“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现象,进一步影响中小学生睡眠。
2、校内外课业负担较重,挤占中小学生睡眠时间
PISA测试的数据表明,我国学生的学习时间是全世界最长的,每周阅读时间达57小时,远超OECD平均水平(44小时)。作业时间挤占睡眠时间的背后,是政策执行不力、学校管理不到位、社会氛围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
3、睡眠质量不高,进一步压缩有限的睡眠时间
入睡困难、失眠等睡眠质量问题,将中小学生本就不多的休息时间进一步压缩。
1、掌握高效黄金90分钟睡眠法
要想达到黄金90分钟睡眠,与两个开关有很大关系,一是体温。二是大脑。这两个开关决定着第一个黄金90分钟睡眠质量的关键。
体温:入睡前90分钟,让孩子洗澡或洗脚都能帮助体温的上升,待正式睡觉的时候,体温降下来,就有助于快速睡觉。
大脑:入睡前让大脑进入单调的状况下,人就容易犯困。比如睡前看看政治书、历史书,有助于脑部进入睡眠模式,甚至睡觉过程中都还在记忆。切记不记睡前让孩子玩手机。
2、每天固定时间上床睡觉,固定时间起床
让孩子养成每天固定时间睡觉和起床的习惯。比如早上六点钟起,晚上11点睡的固定生物钟,让身体去适应一种模式。
一般来说中学生最迟睡觉不要超过晚上12点,因为在11点到凌晨1点之间,正是身体排毒,催生激素的过程,会将一些身体不好的东西排出。记住,宁愿要孩子早起也不要熬夜晚睡。
如果孩子晚上学习累了,还有些功课没完成,必须要熬夜的时候,可以在犯困的时候先让孩子睡上一会,将闹钟设定在90-110分钟左右,睡过了第一个90分钟的黄金时间,都能保证第二天白天学习的不受这么大影响。
3、利用好中午小憩时间
晚上没有睡足,第二天中午是中学生补觉的最好时间。
中医认为:高质量的休息就是从子午觉开始,“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子午觉中子是子时,一般指23时到凌晨1点。而午时就是从11点到13点之间,这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此时午睡有利于学生补充精力。
午睡一定是小憩,一般睡10-30分钟就可以了,最多不能超过1个小时,有效的午睡能使人充满活力。中午睡得过久反而易耗伤心血,导致心烦失眠,反而影响学习效率。
中午时间让孩子伸个懒腰,闭眼眯一会,深呼吸几次,这些短暂的休息,都能让高速运转的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切忌不要贪图学习时间而放弃午觉。
中学生还要学会利用好碎片时间,比如吃饭的时候,下课的时候,等车的时候抓紧碎片时间可以背背单词、做做作业。合理利用好上课时间、自习时间,提升学习效率,不拖延,不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