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武汉热点 导航

长江第3号洪水

作者:whzfj 时间:2020-07-28 08:44:13

27日从水利部获悉,长江第3号洪水正向中下游演进。27日中午,三峡水库入库流量已达6万立方米每秒,经三峡拦洪削峰36.7%,按照3.8万立方米每秒下泄,为中下游减轻防洪压力。武汉将如何应对,一起看看吧。

微信图片_20200728084824.jpg

三峡水库将3号洪水拦蓄36.7%

查阅水文数据发现,7月26日2时至12时,10小时内,三峡入库流量从3.6万立方米每秒快速上涨至5万立方米每秒,27日下午2点,入库流量再上涨到6万立方米每秒。按照长江委最新调度令,三峡枢纽工程按照3.8万立方米每秒控泄,拦洪削峰达36.7%,为长江中下游减轻防洪压力。

27日20点,三峡水库入库流量仍维持在6万立方米每秒,出库流量为3.87万立方米每秒,库水位为161.36米;武汉关水位为28.44米,流量为6.1万立方米每秒。

据介绍,自7月18日起,在保障长江中下游干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三峡枢纽工程按照长江委要求,连续9次调整下泄流量。25日12时,三峡库水位已降至158.56米,预留防洪库容141.08亿立方米,为迎战3号洪水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武汉关水位已开始波动缓涨

27日,水利部副部长叶建春主持召开会商指出,长江第3号洪水正向中下游演进,长江中下游干流仍然维持高水位,部分河段超保证水位。预计长江中游干流莲花塘江段及洞庭湖水位复涨并超保0.20米左右,螺山至汉口江段将波动缓涨,九江以下江段及鄱阳湖水位继续回落,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沿江河湖将维持高水位。

微信图片_20200728085015.jpg

水利部会商指出,要紧盯长江流域水库群调度,尽力为下游河道拦洪错峰,努力减轻下游防洪压力。后期还有可能出现新的洪峰,防汛抗洪形势严峻,要精细调度三峡水库,统筹考虑长江上游及洞庭湖来水,实施错峰调度,既要保证水库水位不致太高,留足库容准备迎战还有可能出现的大洪水,又要确保中下游干流和洞庭湖重要堤防的防洪安全。

从25日上午开始,长江武汉段水位结束了20日开始的回落态势,开始波动缓涨,从28.35米左右涨至28.44米左右。

海绵城建理念 打通治水难点

回顾今年43天的超长梅雨季,平均超过1998年、少数区域甚至创纪录的降雨量,相信多数市民都切身感受到,今年,武汉这座城市应对得更加科学、更加从容,城市功能和市民生活,都没有因接踵而至的8轮强降雨造成太大影响。

过去4年间,武汉治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武汉市水务局排水处负责人表示,最重要的是,全市上下形成了“海绵化建设”的共识。

{ED67F9B8-9689-41D8-9708-712485CB167F}_20200728085214.jpg

“海绵化建设并不是简单的改造一所学校、一个小区。从宏观上来看,这是整个城市规划建设理念的变革,是人主动适应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的思想,贯穿到了城建的方方面面。”该负责人说。

武汉用绿、灰、蓝“三色网”的建设思路,统筹城市建设,打通治水难点。

“绿网”是指城市、街道、社区绿化,也包括微观的海绵城市建设,通过透水铺装、雨水花园、下沉式蓄水池等小型设施的建设,让雨水能够渗、滞、蓄,不会全部在地表形成径流。最近几年,武汉市在青山、汉阳等城区试点建设了一大批海绵学校、海绵小区,让当地的渍水情况得到了极大改观。目前,海绵建设还在推进,今年将完成建设56平方公里,全市建成区的20%变成“能吸水的海绵”。

“灰网”是指排水设施建设的补充。2016年,武汉市提出“补短板”工程。以南湖片区为例,位于武金堤旁的江南泵站,共有17台机组,与巡司河第二出口排水工程、夹套河骨干箱涵工程,共同组成南湖出江排水系统,负责57平方公里南湖片区的雨水抽排,并辐射汤逊湖水系,总抽排面积可达429平方公里。2017年江南泵站建成启用后,南湖片区再未出现长时间渍水的情况。截至目前,全市外排泵站数量已达55座,总抽排能力达1960余立方米/秒,比2016年的980立方米/秒实现了倍增。

“蓝网”指武汉的河湖水网,这是城市更大的“海绵”。武汉市水务局排水处负责人表示,管涵、泵站等人工的排水设施,不可能无限度提高标准建设,必须兼顾实际效益,武汉坐拥内陆城市少有的湖泊资源,必须把天然的调蓄功能利用好。“湖泊比道路、小区海拔低,下雨之后,水先流进湖泊留滞,给周边降低渍水风险。雨停后,通过几天的抽排,再将湖泊内的水位降低,为下一轮降雨留出空间。”该负责人说。

展开剩余部分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用户留言 联系我们

跟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