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武汉热点 导航

武汉肺炎

作者:whzhf 时间:2020-01-31 14:48:02

2020年春节前夕武汉施行了封城的决定,由于从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全国逐步蔓延,武汉乃至整个湖北籍的外地游客和居民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歧视和差别对待,大部分湖北籍居民深感委屈。

2020年1月31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考虑到近日湖北特别是武汉中国公民在海外遇到的实际困难,中国政府决定尽快派民航包机把他们直接接回武汉。

1.png

相关武汉人在外地被歧视的新闻

1月30日,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心理学系教授严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最需要进行心理疏导的不是留守在武汉的居民,反而是滞留在外地的武汉人和从武汉返乡的人员。”

滞留外地的武汉人心理状态更值得关注

严喻本人现在就身处武汉,据他观察,虽然武汉封城了,但至少在这座城市中,大家处于同样的环境中,是同一个群体,彼此平等,只要做好防护,还能正常过日子,这种正常的社会秩序很大程度上减弱了留守人员的心理压力。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在外地的“武汉人”已经被妖魔化,污名化,很多人“谈鄂色变”。对于这种现象,严喻并不意外:“由于幸存者偏差现象,民众只能在媒体上看到一个又一个被确诊的武汉人,很容易对于‘武汉人’这个群体都心生排斥。”

2.jpg

在外地的“武汉人”已经被妖魔化,污名化,很多人“谈鄂色变”(图片来自网络)

在这种情绪的驱使下,很多在封城前从武汉返乡的务工人员和武汉旅游人士现在滞留外地,遭遇驱逐。当地人会将他们当作一个携带病菌的个体,从而有意无意地疏远或孤立他们,使他们在防护病毒传染的生理行为之外,还要背负被歧视的心理压力。

严喻认为:“他们会有更多的焦虑感,因为他们没有归属感,但又回不来武汉,处在一种悬空的心理状态中。比起留守武汉相互支持、打气的人群,这些人的心理状态应该是更差的。”

很多人已经进入了“应激状态”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应激反应”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事实上很多人已经进入了“应激状态”。

1月25日,一位微博博主@余婧在路上 发布了一条关于应激状态的微博,其中提到“特别提醒一下,不停刷手机上的创伤性信息,是进入应激状态的表现。”截至目前,这条微博已经有8.5万转发,评论中许多网友分享了自身的经历。有网友表示:“我一直不停刷到现在,怕再一睁眼爆发什么大问题”,博主@余婧在路上 评论称“快睡觉!你这明显进入应激状态了!”

其实,所谓应激反应,大多发生在一些严重的、会波及到许多人生命的灾难之后,如地震、洪灾、重大传染疫情等。进入应激状态的表现为恐惧、无助、悲伤、愤怒、麻木,或者疲倦、发抖、失眠、心神不宁、呼吸困难、肌肉疼痛、恶心腹泻等。

严喻表示:“当前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多,当你很关注一件事时,它的负面影响就会过分扩大。不管是疫情遍布全国,还是医疗资源短缺,这种种负性事件汇聚成了残酷的信息流,使得关注的人很容易陷入一种持续的应激状态中,引起广泛的焦虑。”

恢复正常的生活节奏

疫情期间,普通民众居家自我隔离、不添乱,就已经是在为疫情做出贡献。而要保持自身的身心健康,严喻建议,首先要从广博的信息流中抽身。

如果要关注疫情的发展,可以选择权威、科学的信息渠道,如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即便是这样有选择的信息流输入,也要遵从适量的原则。在这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恢复自己的正常生活节奏。

严喻表示:“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在春节假期居家自我隔离的确无聊,但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提升自己的机会。大家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个合理的规划,读书、学习、锻炼都行。如果想趁机放松,也可以看看电视剧、综艺等,重要的是为自己找一件愿意做的事,拓展思路,不要一直被动地陷入应激反应的泥潭中。”

现在全国各地已设立了多个疫情心理支持热线,如果民众无法自行调节,也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支持服务。

展开剩余部分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用户留言 联系我们

跟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