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室温超导”这四个字连夜登上了微博、知乎等平台的热搜榜,原因是有一个科学团队称创造了一种超导体,可以在室温实现超导电性。那到底什么是室温超导?室温超导体的成功意味着什么呢?
目前,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物理学家Ranga Dias及其团队在美国物理学会会议上宣布,他们已经创造出一种在室温和相对较低压力条件下工作的超导体。具体来说,是在1000MPa压强下,三元氢化物(N-Lu-H)在20度的室温实现了超导电性。
这种超导体是由氢、氮和钚组成的材料。不过,实现超导仍然需要10千巴的压力,这大约是大气层压力的1万倍。只是由于该团队在2020年10月发表的一篇类似论文受到质疑,最终导致《自然》杂志撤稿,这表明该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将面临更为严格的审查。
超导电性指零电阻,意味着传输电能的时候接近零损耗。
之前研发的超导材料都有很大的局限性,要么需要极低温环境,要么需要极高压环境,总之都有很苛刻的使用前提,大大限制了应用扩展。所以这次的研究成果特别提到了近环境压强+20度室温,有了这两个前提,超导电性才是革命性的突破。
如果室温超导真的成功了,那么超导磁体相关研究,如粒子对撞机、可控核聚变、量子计算机等,都将获得新突破,还能降低我们日常生活中电力传输损耗的问题,人类将在物理层面取得巨大突破。不过业内专家表示,对于这类研究,最好还是等一等同行复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