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放开后,各地感染者上升的速度很快,同时大家也发现,为什么之前大部分都是无症状感染者,而放开后自己身边的感染者都是有症状的,无症状感染者去哪了呢?
因为之前的大规模核酸,更容易找到无症状感染者。有些人测出核酸阳性时,症状还没出现。症状出现需要一个过程,很多人发现时可能处于症状前期,确实“没症状”;
有些人病毒少症状轻,以为自己“无症状”。普筛之下,有些人病毒载量低,核酸 CT 值相对高,本身没有任何不舒服,不检测根本不知道,但是按照标准来说也算阳了(这个 CT 值的样本在快速抗原上几乎都不会出现两道杠);一些地方感染人数爆发增长,存量病例太多,医疗资源不足以及时分流,就算作无症状。
原因一,不再进行全民检测,原因二,身边统计学。
不再进行大规模核酸检测后,部分无症状感染者都不知道自己感染了。当前的情况是,有症状的人才会去检测(快速抗原),才会发现原来自己已经阳了。没有症状的人,主动检测的概率大幅降低。而快速抗原检测也有影响。病毒的载量、操作规范性等,会影响最终结果的准确度。有一些感染者快速抗原显示阴性,但他们如果做核酸,其实已经阳了。
这就造成很多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已经阳过了,却还以为自己没感染。
而“身边统计学”会让我们更容易看到发烧的人。例如,新冠感染症状严重的人,通常会告诉别人自己病了,做好各种工作交接,避免耽误事情;还有不少会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症状、体验、处理方法,有更多的讨论和传播。而无症状或症状较轻的人,工作生活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也没啥可分享的经验感受,别人也看不出来……
最准确的自然是设计规范、经过严格医学统计的科研结果,但大家更感同身受的,往往是身边统计学。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身边统计学对大家来说才是“真实世界研究”。
而这种差异,很可能会产生疑惑,甚至造成错误和问题。(丁香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