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春雷响万物生,蛰伏就是春天万物复苏的开始,经过漫长的冬眠,春雷就像铃声一样,把万物惊醒,从此花开,动物跑,鸟儿飞,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
我们已经历了前冬干暖与后冬湿冷的冬季,又仿佛乘“过山车”即回到温暖的春天,3月5日就是24节气的惊蛰了,唐代诗人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湖北也有谚语 “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在广袤的江汉平原“惊蛰”前后,之所以会有雷鸣,是因为冬至以后,太阳的直射点已由南半球南回归线(23.5度)向赤道北移,北半球已由寒极渐渐转暖,随着南方暖湿空气势力的不断增强北上,与不甘示弱后撤的冷空气交锋,湿热空气轻而上升,干冷空气重而下沉,使大气处于对流不稳定状态,形成垂直向上数千米高发展的积雨云,上下激烈涌动的气流,使积雨云中会产生静电,由于水滴的摩擦分解成正负电荷,正电荷在云的上端,而负电荷则在下方吸引着地上的正电荷。又因空气成了云、地之间的绝缘体,在短暂时间内阻止了两极电荷寻找均衡的电流通过,一当两极电荷形成的电压,大到足以可冲破绝缘的空气时,闪电就发生了,空气的受热膨胀即便发出了雷声。
冬眠蛰伏甚久的蛰虫,开始苏醒活跃,并为春雷之声所惊动。会出现令人感到心旷神怡的绿色美景:诸如油菜抽薹后始见黄花,小麦已经拔节后生长开始旺盛,桃花、梨花等将争相绽放。由于作物、果树等对水、肥的要求更高,及早追肥已刻不容缓。又基于越冬作物生长日益繁茂,群体结构渐劣,素有“尺麦怕寸水”的警言,阴雨天气的不断增多,致阴湿渍病虫草害相继发生,小麦的锈病、白粉病、赤霉病;油菜的菌核病、蚜虫也都争相发生、发展,各种农事活动接踵而至,日益繁重。因此要抓紧清理“三沟”,防治阴湿病虫草害。广大公众要注意气象台发布的强冷空气预报,预防感冒、心脑血管等季节性流行疾病。
又基于我国南北纬度相差较大,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不一。但就多年平均状况而言,在云南南部1月底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迟至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与长江流域一带较为吻合。春雷一响,惊动万物;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这些天气谚语就是其生动写照。
然而,春雷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它并不是有意表明自己的威力,但在客观上可起到告诫人们加强自身安全防护。人们应该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在遇到雷雨天气时,应尽量留在室内,关好门窗。在室外工作的人员也应及时进入建筑物内。在雷雨天尽量不打电话,不收看电视,不操作微机,以防雷电磁脉冲、雷电波侵入,造成人身伤害。已在外行走者应尽量降低自己高度,不可把易导电的金属物体扛在肩上,高于头顶,这样会增加雷击机会。在外切不可大步奔跑,以缩小跨步电压,躲雨也应在装设避雷针的建筑物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