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这片土地上有着丰富且代表着荆楚文化的遗址资源,这个资源得发扬弘扬起来,让更多的人认识并了解荆楚文化。湖北“十四五”期间还将开放20个以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省级文化遗址公园。
湖北打造文化地标,推进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该省在“十四五”期间,将运行开放20个以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省级文化遗址公园。
湖北依托丰富的大遗址资源,传承弘扬荆楚文化,围绕“人类起源”“文明起源”“楚文化”“三国文化”“土司文化”“红色文化”“荆楚名人”等主题,打造荆楚文化地标,构建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体系。
根据规划,该省还将陆续推动实施武当山古建筑群整体保护维修工程,可移动文物科技保护体系建设工程,馆藏珍贵文物保护修复工程等,加大文物保护力度。
依托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湖北省文物保护科研机构,组织开展全省馆藏珍贵文物保存现状调查和健康性评测。重点实施武汉、荆州、襄阳、宜昌、荆门、随州等地区纺织品、漆木器、青铜器、陶瓷器、纸质文物等易损珍贵文物和荆州、黄冈、孝感等革命老区革命文物的抢救性保护修复工作,完成5000件馆藏珍贵文物和重要出土文物的保护修复。
同时,以“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湖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和连续性考古工地等为依托,吸纳高校考古师生参与考古业务项目,5年内对全省在职考古业务人员进行全覆盖培训,壮大考古力量。
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全省博物馆免费接待观众1.44亿人次。投资超10亿元的湖北省博物馆三期扩建工程竣工。全国“海峡两岸考古教学交流基地”、国家智慧文博新融合产业基地暨“互联网+中华文明”示范基地落户湖北。
荆楚大遗址是荆楚大地悠久历史文化的实物见证,是荆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和光辉灿烂成就。近年来,湖北按照“政府主导、规划引领、考古先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坚持保护为主、传承荆楚文脉,坚持考古先行、讲好荆楚故事,全面推动荆楚大遗址保护利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湖北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荆楚大遗址数量多、规模大、价值高,影响深远。省委明确提出“实施荆楚大遗址保护传承工程”,省政府印发了《荆楚大遗址保护传承工程实施方案》;2018年至2021年,省政府连续把“实施荆楚大遗址保护传承工程”列入年度工作报告。
目前,湖北已编制完成荆州片区、走马岭遗址等33处文物保护规划;划定并公布了所有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的大遗址的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在全省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全面推行“一处一策”制度,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加大大遗址“两线”范围内违法案件查处力度,随州市出台了《曾随文化遗址保护条例》,荆门市正在加快推进《屈家岭遗址保护条例》立法;专职保护管理机构不断加强,盘龙城、铜绿山、屈家岭、龙湾、擂鼓墩、苏家垄、走马岭、凤凰咀等大遗址专职保护管理机构相继成立;实施屈家岭遗址、擂鼓墩曾侯乙墓等大遗址本体保护展示、环境整治、安全防护等项目50余项,消除了一大批大遗址安全隐患,恢复了历史风貌。
近年来,全省各级坚持“文物保护,考古先行”的科学理念,着力增强考古工作的主动性,充分发挥考古在大遗址保护、展示、利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2018年以来,全省组织开展盘龙城遗址、屈家岭遗址等30项大遗址主动性考古发掘,荆门城河遗址、随州枣树林墓群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胡家草场、石家河遗址入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实证了荆楚文明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以重要考古发现为契机,召开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10余场,举办考古成果展20余项,盘龙城遗址基本陈列、省博物馆曾世家文物特展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深入推进考古学专题研究和机构建设,牵头实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国家级重大项目,海峡两岸考古教学交流基地落户湖北,中美联合盘龙城考古取得阶段性成果,建成考古工作站6处,与武汉大学、湖北大学共建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历史文化遗产学院。
按照“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思路,全省各级紧紧围绕大遗址保护水平提升、展示利用体系建立、旅游产业发展,持续优化文化旅游发展软硬件环境,通过实施大遗址环境整治、展示体系建设、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大遗址教育、科研、旅游功能,荆州熊家冢、武汉盘龙城2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成开放,铜绿山、龙湾、石家河、屈家岭、苏家垄5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获国家文物局立项,武汉明楚王墓、宜昌关陵等6处被省政府公布为首批湖北省文化遗址公园,龙湾考古遗址公园、炎帝神农故里、东坡赤壁等建成A级以上景区,初步形成“人类起源”“文明起源”“楚文化”“红色文化”等主题的荆楚遗址公园体系,大遗址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会上,宣读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湖北省文化遗址公园的通知》,6家第一批湖北省文化遗址公园单位上台领牌,省文化和旅游厅通报了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工程推进情况,武汉市、荆州市、荆门市等地,以及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等单位负责同志作了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