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民生百态 导航

毒品对青少年的危害

作者:whyh 时间:2021-06-25 08:38:27

青少年缺少社会经验,容易上瘾。近些年各地都有报道,青少年因毒品而面黄肌瘦,双目无神。对此国家严厉打击毒品,加强青少年毒品教育。

3.jpg

新型毒品向青少年袭来

● 近年来,受国际毒潮泛滥影响,全球新型毒品种类繁多、层出不穷,极具伪装性、隐蔽性和迷惑性,极易对青少年造成诱惑和危害

● 相较于海洛因等传统毒品而言,新型毒品会对大脑神经细胞产生不可逆的损害,吸毒者更容易出现兴奋、狂躁、抑郁、幻觉等精神病症状,从而行为失控,造成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 要站在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的高度,深入推进防范新型毒品对青少年危害宣传教育工作,在全社会形成“健康人生、绿色无毒”共识,推动新型毒品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蓝精灵”“开心水”“网红减肥药”“奶茶”“神仙水”“跳跳糖”……当这些包装精美、色彩鲜艳,号称有减肥、消除烦恼等功能的“食品”“小药丸”摆到你面前时,当“朋友们”请你尝一下时,你会怎么办?

很多青少年出于好奇等原因,尝试了一下,从此便跌入深渊——因为它们都是新型毒品。

b4fc5e7f667e54d7011928c38b289e75.jpeg

近日,国家禁毒委印发通知,部署全国禁毒部门在“6·26”国际禁毒日期间,围绕“防范新型毒品对青少年危害”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公安部6月24日召开禁毒工作新闻发布会提出,加强新型毒品防范治理,坚决遏制新型毒品蔓延风险。

近年来,受国际毒潮泛滥影响,全球新型毒品种类繁多、层出不穷,新型毒品形态各异、五花八门,极具伪装性、隐蔽性和迷惑性,极易对青少年造成诱惑和危害,需要在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开展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提升青少年对防范、抵御新型毒品的意识和能力。

毒品种类层出不穷,损害健康诱发犯罪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全球已出现新精神活性物质1047种,我国已累计发现新精神活性物质9大类317种。

“它们的名称极具欺骗性,比如草本兴奋剂、研究化学品、合法兴奋剂、合法快感药……许多青少年因为听着草本、合法而丧失警惕,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开始尝试这些药物。”陈明超举例说,例如“邮票”(新型毒品LSD的俗称)是一种半人工致幻剂,是目前已知的药效最强的精神药品。一般情况下,它比人的指甲还小,多用花花绿绿的卡通贴纸包装,让人不易察觉。但就是这样一片小小的“邮票”,不到几微克,其毒性却是摇头丸的3倍。

在我们以往的认知里,毒从口入,但“邮票”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除了吃外,它还可以接触入侵,即“邮票”只要一接触人的皮肤,其毒性就能注入人的血液中,让人防不胜防。

新型毒品加速变异,极具伪装性和迷惑性,不断出现“蓝精灵”(含氟硝西泮)、“娜塔沙”、“小树枝”、“0号胶囊”等毒品类型,尽管没有形成规模性滥用,但已在一些娱乐场所和少数青少年之间流行。同时,“哇卡潮饮”“彩虹烟”“咖啡包”“电子烟油”等新型毒品被加工、伪装成各种新品种、新形态、新包装,借助互联网平台、物流渠道进行销售,以时尚的外观和新颖的“玩法”不断“招揽”更多的年轻人深陷其中。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青少年犯罪教研室主任表示:一旦青少年使用过新型毒品,再进入娱乐场所等特定场所后会产生强制性觅毒行为。加上酒精、色情混合在一起的影响,更让青少年难以抗拒。此外,新型毒品不像传统毒品带给人强烈的罪恶感,在国外一些地方甚至是合法的,这更容易让青少年轻信,加之吸食更为方便,导致青少年更容易涉新型毒品违法犯罪。

1574e15afb9a5987533ad616a447d5a4.jpeg

新型毒品的危害不言而喻

新型毒品的共同特点是化学合成,对人体既具有影响脏器功能等生理作用,还可以产生兴奋、致幻、麻醉等精神效果。相较于海洛因等传统毒品,这些化学合成毒品对大脑神经细胞产生直接的、不可逆的损害,影响人的中枢神经,导致神经中毒反应和精神分裂,吸毒者更容易出现兴奋、狂躁、抑郁、幻觉等精神病症状,从而行为失控,造成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不同种类新型毒品滥用危害程度不同,个别品种过量吸食可能导致休克、窒息甚至猝死,还易诱发肇事肇祸问题。

吸毒一旦成瘾会使人的社会功能全部丧失,若青少年没有资金支持其购买毒品,很容易发展成以贩养吸——由吸毒成为贩毒,或去偷去抢。

如何防范新型毒品对青少年的危害

近年来,面对全球范围新型毒品蔓延加快的新挑战,我国禁毒部门持续深化打击新型毒品犯罪,加强监测、查缉和列管工作,同时联合相关部门,大力宣传新型毒品滥用危害,把防范新型毒品危害作为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的重中之重,坚决遏制新型毒品蔓延风险。

公安部宣布:从今年7月1日起,我国将正式整类列管合成大麻素类物质以及新增氟胺酮等18种新精神活性物质。自此,我国要管制449种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这在全世界是管制数量最多的。

面向失学辍学青少年、农村留守儿童、外出务工人员、社会闲散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等重点人群,文化娱乐服务、出租车、物流快递等重点行业青年职工等,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防范新型毒品危害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相关人员法治意识、防范意识。

在对戒毒人员进行教育、矫治过程中,江苏省太湖强制隔离戒毒所教育矫治科科长与众多的吸毒者家庭有了更深的接触,对他们成长史、家庭等方方面面的情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每当看到一个个破碎的家庭,一个个吸毒人员家属无助绝望的眼神,一个个头发苍白仍在为吸毒人员操劳的戒毒人员父母的身影,他深感痛心的同时,也在不停地思考该如何更好地作为。

e31903775c4c8bacb1e0afcd2c293519.jpeg

全力挤压涉毒空间,丰富教育形式内容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有力、有效防范新型毒品对青少年的危害,刻不容缓。

当前对娱乐场所和经营服务场所禁毒防范措施力度不断加大,涉毒违法犯罪空间得到有效挤压。但在新形势下,针对场所涉毒新特点,需要规范场所禁毒防范措施,不断改进管理手段和方法。

为此,相关人员提出三方面建议:首先,压实主体责任,公安、文广、市场监管等部门要把落实禁毒防范措施工作作为场所管理工作主线,在强化日常监督的同时,对场所开展实地交叉检查,并列入考核内容,确保落实主体责任;其次,加强日常监管,在场所落实禁毒防火墙措施、从业人员培训、责任书签订、巡查制度等日常预防机制,提高对场所涉毒问题的监管力度;最后,创新管理服务,运用“互联网+管理”模式,开发场所禁毒防范管理平台,打造云端防范,提升禁毒巡查能力,实现网上签订禁毒责任书、禁毒培训、巡查、宣传等一体化服务,为场所从业人员提供智能服务。

在防范新型毒品对青少年危害方面,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和优势。如公安机关等禁毒职能部门,应通过加大对KTV、酒吧、歌舞厅等公共娱乐休闲场所的管理力度,严格按照规定禁止18岁以下青少年进入娱乐场所,同时加大对宾馆旅店的排查管控力度,最大程度挤压青少年可能涉毒的空间;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围绕在校学生,不断提升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尤其是加强对吸毒危害的宣传教育;家庭成员主动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关心孩子的交友动态,及时沟通交流,教育他们远离毒品,及时发现并制止与一些不良朋友来往。

展开剩余部分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用户留言 联系我们

跟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