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东湖曾被评为最美城中湖,东湖绿道现在也已成为武汉市的一张名片,是武汉旅游的打卡地。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东湖水质曾一度恶化到劣五类,研究人员也一直在探索治理之法,最近,东湖景区新增“水下森林”景观,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今东湖水质情况如何。
根据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月度监测结果,2020年上半年东湖整体水质为地表水Ⅲ类,水质已达可供游泳级别,与去年同期相比保持稳定。在历年省、市对东湖水质治理的基础上,近年来,东湖风景区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全面开展截污清淤,平衡水生态和水质净化,不采取以人工干预进行换水的“透析式”治理,而注重促进水质自我修复,提升东湖水域“免疫力”。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1956年开始监测东湖水质,相关记录显示,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东湖水体清澈,透明度达2米以上,水质介于Ⅱ类与Ⅲ类之间;
1975年,水质下降至V类。经过系列整治,2012年起,东湖水质恢复至Ⅳ类,偶现Ⅲ类;
八十年代,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用水排放到东湖,使得东湖的水质渐渐恶化,最严重的的时候水体发黑,水中“寸草不生”,散发出柴油味,长期维持在劣五类;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和城市的快速发展,东湖的水质进一步恶化。
一是通过东湖绿道建设,锁定岸线,终结“侵湖占湖”,减少面源污染;
二是退渔还湖,全面取缔经营性养殖,实现水体内自我净化、修复、平衡;
三是通过小游船整治,淘汰燃油动力游船,落实东湖水域“船舶全面清洁能源化”;
四是通过东湖水环境提升工程和湖边塘整治,科学治理,扎实推进水生态修复;
五是通过排口排查整治,建立湖泊排口名录,推动东湖全面截污;
六是借助“民间湖长”及社会护湖志愿者参与和监督的社会力量,定期采用“水、陆、空”等巡查方式,让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湖泊的日常维护管理;
七是加密了水质监测点位,精准分析水质,按要求公示东湖水质情况。
东湖目前共设置有20个水环境质量监测点,其中,省控点位4个,市控点位7个,专项监测点位6个,港渠监测点位3个。
其中,东湖最大子湖郭郑湖共有5大水质监测点,另一子湖汤菱湖2个监测点。
河长制:全面推行河长制,是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全面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任务:加强水资源保护落实;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加强水污染防治;加强水环境治理;加强水生态修复;加强执法监管。
湖长制:实行“湖长制”是将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从理念向行动转化的具体制度安排,也是中国水环境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的重大创新,使责任主体更加明确、管理方法更加具体、管理机制更加有效。
任务:严格湖泊水域空间管控,严格控制开发利用行为;加强湖泊岸线管理保护,实行分区管理,强化岸线用途管制;加强湖泊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严格控制入湖污染物总量;加大湖泊水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开展湖泊生态治理与修复;健全湖泊执法监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