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武汉景点 导航

汉口水塔的历史简介

作者:whzhf 时间:2020-05-07 17:42:17

汉口水塔是很多老汉口人童年美好的记忆,这里承载了老一辈自来水人的骄傲和记忆,大家在这里过着平凡的生活,面对诸多困难而不言败,一年又一年的传承了一种精神,下面给大家分享详细的介绍。

1906年开始,一些商人开始筹建老武汉的水电事业。因宗关水厂距市区较远,自来水到达市区之后无法实现自动供水,于是就配套建设了这座老武汉最高建筑——41.32米的汉口水塔。

水塔第六层安装有可容纳1500吨水的圆筒水箱,水箱采用浮锤式自动关闭系统——这种系统在今天的一些老社区的顶层水箱仍在使用。水塔的首要用处就是调节主城区供水压力,承担老汉口10万人饮用水的需求。

1.jpg

正在建设的汉口水塔,最高层即为桶状水箱。

随着宗关水厂、汉口水塔相继建成,武汉成为全国继上海、广州、天津之后第四个用上自来水的城市。从此,老汉口人无需再用扁担从长江、汉江取水。“柴米油盐酱醋茶,喝茶不忘大水塔。丢掉扁担和水桶,龙头一开水哗哗”的民谣唱遍了老汉口的角落。

2.jpg

在80年代晴川酒店建成前,汉口水塔一直是老武汉最高的建筑之一,能与之比肩的仅有江汉关及滨江抗洪纪念碑。

▷大汉口的守护者:水塔兼管消防和路灯管理

水塔除供水外,还身兼消防和路灯管理。有了水和电,才有了后来大汉口的繁华;有了水塔瞭望台,繁华的大汉口才有了守护者。

登上水塔西南角最高点的瞭望台,老汉口的景象一览无余。瞭望台内设有一座钟,若发生火灾,瞭望员就敲响警钟。先乱响30记代表有火灾发生,之后就以响数告知火灾地点。

一响,洋火厂至华景街;

二响,歆生路至前后花楼;

三响,花楼至堤口;

四响,堤口至四官殿;

五响,四官殿至沈家庙;

六响,沈家庙至大王庙;

七响,大王庙至武显庙;

八响,武显庙至仁义司;

九响,仁义司至硚口。

3.jpg

历史资料,高耸的汉口水塔如金鸡独立

1964年,水塔消防瞭望员戴海发被公安部授予“消防瞭望能手”称号,这是中国消防史上唯一的一人。据水塔周围的老居民介绍,戴海发甚至能在瞭望台上准确说出起火的巷子,并规划救援路线。而戴海发的女儿迄今仍居住在水塔旁的社区。

只可惜,当年用于报警的钟早已遗失。

▷六七十年代:全市的“气象台”

方方曾说:“我们要向人讲述一个地方,多数的时候都会取水塔为原点,然后沿着它的四周展开方向和里程。有时候我会觉得,中山大道上如果拿掉了水塔,它一路的风景就灭了一半,中山大道就难以成为中山大道”……

在还没有新佳丽、平安大厦等等之前,水塔前是一片广场,周围的民居以水塔为原点辐射开来,分别命名为水塔里、兴业里、肇元里……现在居住在这里的老居民仍能回忆起小时候听到的水塔钟声。

4.jpg

历史资料图片

居住在附近的李爷爷曾是一位军代表,至今仍清楚记得,六七十年代的时候,水塔中山大道一侧还不是商场,而是一面高墙。当时,汉口水塔堪称全市的“气象台”,各种各样的大字报都贴在这里。一大早,全市的人就都围在这里了解时事。

▷八九十年代:水塔也“开起了”商场

到了80年代,改革风潮吹遍大江南北,已卸下供水之责的汉口水塔也被安排拿“补差”——开商场或招租。

5.jpg

历史资料图片

于是,中山大道、前进五路两侧的高墙盖成了两三层的裙楼,开始招租。水塔里开过理发店,裙楼开过商场、旅馆,到后来,又开了日式、韩式料理店。

6.jpg

正在改造中的水塔裙楼,韩式烧烤店的牌子还挂着。

随着时代的发展,汉口水塔也逐渐淹没在动辄几百米的高楼大厦之中;后期的商业化运作,也让她丢失了古典韵味。近一年随着中山大道的改造,她才得以重生。周末,我走进了这座百年建筑……

▷塔内探秘:20世纪的工业美学

来到仍在施工的中山大道,远远的就可以看到一栋清水红砖建筑,独特的正八边形在一派现代建筑中毫不逊色。

7.jpg

今日中山大道盛名远超汉口水塔,然而,汉口水塔之名远早于中山大道

水塔正八角形的设计暗合八卦之数,主体六层。一楼为岗岩墙体,二至六楼为清水红砖。西南角突出的部分为楼梯间,比主体高一层,内有198步木质旋转楼梯,是水塔最早的出入口,直通最顶层的消防瞭望台。

8.jpg

进了门,待眼睛适应了室内的昏暗,我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300多平米的大通间正中心,一根约两人合抱的巨型钢管像盘古开天地一样撑开地面与屋顶;屋顶上方,由钢管向外伸展出八个分支,分别探向八个面,像一把伞一样撑开了整个空间!

9.jpg

一楼中心钢骨

沿着钢板台阶上楼,来到第二层、第三层,我终于知道了这“钢管伞”的作用——这是个承重结构!中心钢管向下直插地基,向上直顶六楼水箱,牢牢地撑托起水塔及六楼水箱。

楼内结构单一,每层都是伞状钢骨支撑,简洁又节约空间。这样大胆的设计,今天看来仍充满工业美感。

10.jpg

钢管及其支架之上铺设木板,就是楼面

每逢楼梯转角,就能看到近处墙面有钢板揳入,上下铆合,一看即知是旧式工艺。

11.jpg

左侧的楼梯其实已经是晚期搭建的了

经历了百年沧桑,水塔内部墙壁已经斑驳,但是作为主体的钢管支架、楼梯间铆接的钢板仍倔强地挺立,甚至连锈蚀都很少见到,似乎昭示着自己的使命远未结束。

12.jpg

商业化时期,水塔内墙被商户刷漆或贴上墙纸

到了第五层,两人合抱的钢管骤然变细,颜色也从青灰色变成明艳的正红。有趣的是,钢管一侧还挂有一对锦鲤装饰,大约是之前商户的遗存。

13.jpg

五楼的钢骨为正红色,不知是建设时的原色还是商户漆上去的

14.jpg

立柱上挂着一对锦鲤

水塔第六层原有的圆筒水箱,现今已无存。在塔内发现的水泵样的东西,大概是塔内仅存的能说明其历史功用的物件了。

15.jpg

消防柜上还草草写着“水塔110”,大概是书写者手误吧?

虽然周围尽是新佳丽广场、平安大厦等高楼,但登上塔顶平台,还是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在高楼环伺中,位于西南角的瞭望塔,就像一个耄耋老人,不争不抢,安静地守护着这座熙熙攘攘的城市。

16.jpg
展开剩余部分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用户留言 联系我们

跟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