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一轮武汉地铁规划和建设蓝图已经绘制好了,全新的地铁建设已经准备就绪,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加快武汉市经济发展和活力,带动当地经济,地铁的作用非同小可,下面给大家分享详细的介绍。
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列为下一阶段六大重点工作之一,其中特别提到扩大有效投资、加强交通等重大工程建设。正在加速推进的武汉轨道交通建设,与上述关键词高度契合。
三镇数十台盾构机不舍昼夜、向前掘进,12条在建线路火力全开、争分夺秒。轨道交通建设离不开盾构机,武汉地铁人也像盾构机一样,开起来就不能停。
疫情耽误了差不多一个季度,但武汉轨道交通全年445亿元投资目标一分不减。后三个季度平均每天实现投资约1.5亿元,这场极限挑战,不容任何闪失。
研究表明,轨道交通每投入1亿元,可以带动2亿—2.6亿元相关产业增加值,涉及装备制造、工程基建、钢铁、水泥等,同时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据此推算,445亿元投资可撬动上千亿元GDP。
大城重振正急,市委市政府号召“搏杀二季度、冲刺三季度、决战四季度”。国资使命在肩,武汉地铁人务求全胜。
抢建方舱为地铁建设储备“精神能量”
城市各行各业逐渐复苏,轨道交通建设已然如火如荼,武汉地铁人常说的一句话是:“把抢建方舱的劲头搬到地铁建设上来。”
探究这支“铁军”的力量源泉,战疫是一把钥匙。
1月23日,武汉公共交通暂停运营,地铁随之停运,武汉地铁人却没有休息,而是立即投入新的战斗。
2月2日驰援火神山医院建设,2月4日凌晨又接到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和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改建任务,没有迟疑,不谈困难,武汉地铁集团的回答只有一个字——上!
集团主要负责人带领建设部门火速集结轨道交通8号线二期、5号线、16号线、6号线二期和11号线葛店段等项目的8家参建单位施工人员,组成580人突击队分赴两个改建点,承担风水电安装和病房隔离区搭建等工作。以武汉会展中心方舱医院为例,要在1.2万平方米的展厅内搭建8个隔离区1000张床位,而且要在一天内完成。所有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仅用7小时就完成结构建设。奇迹的背后,是忘我的付出。一级项目经理朱知文收工回到家,才发现左脚已磨出两个血泡。
随着“经验值”不断累积,武汉地铁人的拼抢更有章法。改建塔子湖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时,没有施工材料,没有设计图纸,集团建设事业总部副总经理郑光辉不靠不等,一边组织聚集材料,一边与设计单位一起出图纸,并配合工人施工。因为指挥得当,工期比原计划提前3小时。
2月中旬,经过1200名武汉地铁人100多个小时连续鏖战,可容纳3500个床位的武汉最大方舱——长江新城方舱医院顺利建成。集团建设事业总部副总经理万勇连续7天坚守现场,统筹协调、智慧调度,熬红了双眼、喊嘶了喉咙,累计步行140多公里。
据统计。武汉地铁累计投入1.8万人次,参建13个紧急医疗项目,交付床位破万,有效助力这座城市实现“床等人”。
武汉地铁人战疫,有排山倒海式的强力建设,还也有温暖人心的地铁式服务。
1200多名下沉干部职工,把“知你心忧,懂你所求”的武汉地铁服务理念,带进94个社区和9所隔离点。
六角亭街老旧社区缺少设备、无法封闭,下沉负责人李锐爽组织队员,连夜从车辆段运来100多个“铁马”实行硬隔断,这一做法后来沿用到了荣华街、古田街。
驻守宝善社区的地铁运营公司通号部AFC主任李畅专门设计了小程序,居民可快捷登记团购需求。
爱心理发、在线问诊、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也大面积铺开。仁和社区团购、快递数量大,容易形成人员聚集,下沉人员程耀儒、李卫引入地铁站大客流组织方案,效率提高一倍以上。
针对孤寡老人、故居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下沉队员推出一对一帮扶,在东湖社区担任岳家嘴小区二期网格员的90后党员程超每天为老人们忙前忙后,“有事找小程”成了大家的口头禅。
地铁集团人防院、资源公司和运营公司抽调干部职工,组建党员突击队进驻汉口医院,承担帮厨备餐和物资搬运的工作。
他们在45天内共搬运900吨各类物资,物资从货车车厢到医院各个房间,都要经过他们的双手和肩膀。有时推车不够用,他们就用病床,货物堆得太重,病床转向轮不灵活,他们就边推边用身体抵住,推车无法上楼,他们就手抬肩扛,把物资转运上去。做这些重体力活的时候,他们穿戴着密不透风的防护装备,一天下来,脱下的医用手套能流出一串汗水,吃饭拿筷子的手有时会不自觉发抖。
突击队里还有部分厨师,负责汉口医院医护人员和外省支援的医疗队的中晚餐,每天切配炒制的盒饭超过2200份,在有限条件下,想方设法,精心搭配,努力做出“花样”。
正如队员喻山所说:“我是武汉人,又是党员,如果现在不出把力,多年以后回忆起这段举国战疫的岁月,一定会有遗憾。”
超前谋划为复工复产争得“首发位置”
F1方程式赛车正式比赛之前会举行排位赛,对车手来说,抢到首发位置至关重要。如果把复工复产比作一场比赛,武汉地铁集团已经成功首发。
3月22日上午11时,数台满载的混凝土罐车驶入武汉地铁8号线二期工程街道口站施工现场,开始对车站顶板24小时不间断浇筑,这标志着因疫情停工了57天的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正式重启。地铁集团由此成为武汉首家复工复产的建设单位。
到3月30日,随着12号线武昌段复工,武汉轨道交通12条在建线路全面重启并进入“搏杀”状态,达到甚至超过疫情前正常施工能力。
人有远虑,方无近忧。复工复产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人员、材料、机械、交通等诸多方面。早在2月初,刚刚投入方舱医院改建之时,武汉地铁集团党委已开始谋划复工复产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人员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要素。武汉地铁集团有着连续作战的优良传统,往年春节也只休息一两天,今年部分建设者节前按惯例留在了武汉,这为2个月后的复工复产提供了基本盘。轨道交通建设因为疫情停工,劳务公司资金困难,地铁集团自掏腰包给工人们发工资,稳住了军心。
3月上、中旬,形势尚不明朗,武汉地铁集团党委表现出足够的定力,向各地参建单位发出动员令,后者积极响应。12号线施工单位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千里迂回”,派专车从山东、山西、河南、四川等省份将员工接到上海。在安排三人提前到武汉探路后,3月21日,隧道股份负责人率队,集结12台车辆,载着47名员工及复工复产防疫物资,从上海直达武汉,保障了科普公园站主体后续施工。
地铁集团建设事业总部总经理温裕春介绍,集团组织编印了《复工导引》及《安全检查表》《疫情防控检查表》,两份检查表共27条,各项目逐一检查合格才能复工,同时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对工地实行封闭管理,确保防疫安全。
建设事业总部一级项目经理傅聪2月底开始积极筹备8号线二期街道口站的复工工作,按照集团制定的防疫相关要求,制定施工现场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主动到区政府、建设局、交管局、城管局等部门办理相关手续,与社区建立沟通联络机制,帮助商品混凝土厂家、土方运输单位开展复工准备,带队对工人的宿舍和食堂进行改造。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8号线街道口站拔得复工复产头筹。
复工复产后同样需要克服重重困难。8号线二期街道口站施工的关键期,地铁集团建设事业总部副总经理游正军几乎每天都要抽时间赶来巡查。该站点基坑最深处达37米,相当于12层楼高,游正军每次都会沿着陡峭的楼梯爬下爬上,仔细扫视每个施工点的作业情况,看到哪些地方不够到位,哪些工序可以优化,他就上前指出,迅速解决。
4月25日10时许,在建的武汉地铁11号线三期葛店南站迎来关键性节点:随着最后一块约600平方米的顶板成功浇筑,该站主体结构完工。11号线三期葛店段是我市首条跨市轨道交通线路,是武汉和鄂州同城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葛店南站长度达到598米,相当于2.5个标准站的规模。复工初期,项目部两头无法互通,武汉地铁集团建设事业总部二级项目经理彭锐吃住在工地,严格执行各项防疫措施,包括在工地入口设置“自动感应测温喷雾消毒仓”,办公区和宿舍区室内每天不少于两次通风换气等,同时通过“云平台”“云指挥”,协调两边的施工。
温裕春说,今年全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目标是445亿元。尽管疫情耽误了近一个季度的工期,但地铁集团党委坚决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要求目标一分不减。这意味着后三个季度平均每天实现投资约1.5亿元,“相当于盖七八十层楼”。
在加大人力、设备投入的基础上,地铁集团积极优化施工方案,组织参建单位开展“四保”劳动竞赛,即保疫情防控、保质量、保安全、保工期,而最重要的是大家齐心协力,全力以赴,把一天当作两天用。
盾构机是轨道交通建设的一个标志。事实上,即使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武汉轨道交通建设现场的盾构机也没有完全停下来。“如果在地下连续停几天,盾构机会因为自重等原因‘沉下去’,所以必须三天两头开一下。”温裕春说,“这很像我们的地铁精神,开起来就不能停。”
或许是个巧合,5月20日,全国政协会议开幕的前一天,武汉轨道交通8号线二期街道口站结构封顶,全线最重要的节点胜利打通。
精准防控为地铁乘客营造“放心车厢”
在很多武汉上班族看来,他们恢复“正常生活”,是从3月28日算起的,因为从那天起,他们可以坐地铁去上班了。
当天,武汉轨道交通共有6条线路恢复运营。凌晨5时25分,2号线“头班车”自常青车辆段缓缓驶出,满载希望,迎接城市回归。
武汉轨道交通顺利恢复运营,也离不开提前谋划与精心准备。
轨道交通系统是集多专业、多工种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前期在常态化开展设备维护的同时,公司积极组织编制恢复运营行车组织方案、车站客流组织方案及各项应急预案,细化乘客乘车规定、车站管理、设备设施消杀等方案。
运营公司3000名员工枕戈待旦,只为万无一失。车辆三部乘务班组长康旻在停运期间主动承担车辆段值守任务,全面监控信号设备、巡视车辆状况,开展工程车的热车整备,累计工作时长达200小时。机电部机电自动化三车间副主任刘斌臣3月23日起连续3天2夜待在地铁站内,带领专业技术人员加班加点安装调试自动感温装置,同时对所有车站的环控系统进行调试,确保处于全新风模式。
4月8号,武汉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恢复运营。4月22号,阳逻线、11号线、8号线三期恢复运营,标志着武汉轨道交通线网所有线路恢复正常运营。
339公里轨道交通线网运营里程(位居全国第五),228座车站,20个车辆段和停车场,18座主变电所,5个指挥调度中心——武汉地铁制定了科学的组织方案,推出一系列精准防控措施保障运营:红外线智能测温系统测体温、站内频繁接触点每小时消毒、扫码乘车记录乘客行动轨迹、安全员随车监督、控制测温点、安检点排队人数,分批分段放行。
进入5月,天气渐热,地铁车厢空调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让地铁一族很放心的是,地铁车厢空调不仅清洗消毒,冷空气吹入车厢前,还会进行紫外线灯消杀,保障车厢内空气洁净。
在武汉地铁各车辆段列检库内,每天要清洗千余个空调过滤网。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地铁车辆一部还自主研发了便携式过滤网清洗设备,工作人员配合机器完成洗刷工作后,把过滤网交给机器自行风干,再用84消毒水进行消杀。此外,室外新风进入空调混合风舱后,里面的紫外线消毒装置会对它们进行紫外线消毒。
目前,武汉轨道交通日均开行约3300列次,客运量超过百万。
艰难时刻为合作企业“搭把手”
“您谈到的希望交付资金提前支付,建议采取部分款项预支付的方式”
“贵公司的钢轨铣磨服务,我们考虑作为专项深入研究”……4月17日—19日,武汉地铁集团连续三天调研、座谈了10家产业链企业,了解并帮助解决复工复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面对企业代表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地铁集团主要负责人一一作答。
轨道交通产业链漫长,涉及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设备及材料采购等。武汉地铁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00年1号线开建算起,累计已有700多家本地企业参与武汉轨道交通建设。
受疫情影响,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较大困难。关键时刻武汉地铁集团主动搭把手、拉一把,这是保证武汉轨道交通建设进度的需要,更是国资企业的社会责任所在。
未来15年,武汉轨道交通建设将进一步提速。今年形成在建总里程约230公里的建设规模。规划2035年线网规模达到26条、总长1300公里,是现有通车里程的近4倍。
武汉轨道交通建设前景广阔,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巨大舞台。集团正在加快轨道交通前川线及19号线等新开工土建工程招标节奏,推动尽快开工,以需促产,带动本地施工企业及相关配套供应商更好复工复产,并进一步助力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就业问题。
对于有意愿且产品技术质量满足轨道交通装备要求的本地企业,地铁集团将采取技术协助等措施,支持其产品研发,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提供新品试验平台,当好本地企业轨道交通产业孵化器。
5月14日,武汉地铁集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华为武汉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武汉地铁集团董事长张军与华为湖北省总经理亓震表示,双方将共同推进城轨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通信、鲲鹏计算等新技术在武汉轨道交通上的应用和实践,打造安全、可靠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项目,实现地铁数字化转型目标,进一步促进武汉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