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武汉景点 导航

武汉博物馆职工讲述金缕玉衣背后的故事

作者:whcmx 时间:2018-10-01 10:28:31

现在去武汉博物馆可以看到展出的精美的金缕玉衣,这么美的衣服,你知道穿上它用了多久吗?七八个工作人员用了近一小时才穿好,足以见得它的工艺的复杂程度,现场的工作人员还像当时的游客讲了金缕玉衣相关的故事。

11.jpg

经过近一年的闭馆维修改造,武汉博物馆于9月30日重新开放,展出了引自徐州博物馆的《大汉雄风——徐州汉代楚国精品文物展》,此展以徐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金缕玉衣最为引人注目。

玉衣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尸用具,用金属丝或丝线将玉片连缀而成,也是我国最具特色的丧葬用玉。

这次展出的金缕玉衣在1994年至1995年间出土于狮子山楚王陵,墓主人应为第二代楚王刘郢(客)

(注:史书关于第二代楚王的名既有单字记载也有双字记载)或第三代楚王刘戊。

经由专业物流公司承运的徐州博物馆参展文物运抵武汉博物馆后,9月27日下午,各方开始对文物进行开箱点交。

文物一般用专用囊匣包装,这种囊匣内软外硬,整体强度高,能抵御外力的撞击与挤压。

专业物流人员用机械将木箱打开,武汉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戴上手套,将一件件精致的文物从囊匣里取出,然后双手捧着送进展柜。

穿金缕玉衣花费近一小时

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下午3时30分,金缕玉衣要开箱。

工作人员打开一件大箱子,最先出来的是金缕玉衣的“躯干”,接着“上下肢”“头”“手脚”等陆续被取出,每个部位都用塑料薄膜包裹着。

“我们在博物馆看到的复原之后的玉衣是一个整体,实际上是可以拆卸的。”护送这批文物前来武汉的徐州博物馆藏品部工作人员田二卫介绍。

修复后的玉衣由头罩、前胸、后背、左右袖筒、左右裤管等十余部件组成。

玉衣的袖筒、裤筒的开缝都设置在内侧,手套的开缝在手掌,鞋的开缝在脚跟,可以想象,当时给墓主人穿这件玉衣多么麻烦。

现在,这些内有里衬的玉衣部件,像人体模型一样,拼装起来也不轻松。

虽然它们并不重,但七八名男性工作人员还是分工协作,几个人先一起把“躯干”轻轻摆进展柜,接着有的装“上肢”,有的装“下肢”。

“头部”装好后,大家还找了一个垫子给“他”当枕头。

装“左手”时遇到点小麻烦,“左手管”里的一节内衬缩进去了,男工作人员的手粗了伸不进,于是请了一位女工作人员,她纤小的手刚好伸进去,将内衬拉出一节来,“左手”这才套上。

“这脚有点内八字”“手没摆正”,大家反复调整,为了让“他”看上去睡得更自然。

最后,全部组装好盖上玻璃盖后,大家还是有一点不满意,就是“头部”离玻璃柜壁稍微有点近,大家又合力将厚重的柜盖打开,再小心翼翼地把“他”往下移了一点。

总算“穿衣”完成,已过去快一个小时。

22.jpg

制作工艺最精

汉代的帝后和高级贵族死后为什么要穿玉衣呢?

田二卫介绍,一是为了保持死后的高贵和尊严,二是迷信玉能让尸骨不朽。

玉衣所用缕属也不一样,已出土的玉衣资料显示,西汉诸侯王、列侯的玉衣多数是金缕,也有使用银缕、铜缕和丝缕者。

“我们徐州博物馆共有4套玉衣,两套金缕,一套银缕和一套铜缕。”田二卫说。

这次来汉参展的金缕玉衣是目前国内出土的年代最早、玉片数量最多、玉质最好、制作工艺最精的金缕玉衣。

我国共出土汉代玉衣114套

据徐州博物馆前馆长李银德统计,截至2015年,我国共出土汉代玉衣114套(西汉46套、东汉68套),晋2套。

地域上河南出土数量最多,达35套,其次是江苏、河北,都是21套。不过,修复完整和基本完整的玉衣只有8套半。

据公开资料显示,1968年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和王后窦绾墓出土了两件完整的金缕玉衣,这才让人们了解到玉衣的形貌。过了一年,徐州土山汉墓出土银缕玉衣。

1978年山东临沂洪家店出土了金缕玉套。

1983年广州南越王墓发现了丝缕玉衣,接着徐州的拉犁山、狮子山、火山分别于1985、1995、1996年出土铜缕玉衣、金缕玉衣、银缕玉衣。

1986年在河南省永城市芒砀山僖山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 ,为西汉梁国国王梁孝王的陪葬品。

2009年江苏盱眙大云山发现了金缕玉衣。此后没有关于玉衣的新发现。

值得一提的是,山东省临沂刘疵墓出土的“金缕玉衣”最为奇特。

这套玉衣由面罩、手套(两只)和鞋(两只)组成,分别套罩在头部、两手和双脚上,其用意似乎在于以点代面,即用身体最末端的几个点来代替全身,起到象征性的作用。

要说最有名的金缕玉衣就是河北满城出土的中山靖王刘胜那套了。

刘胜是汉景帝刘启之子,汉武帝刘彻的异母之兄,加上他的金缕玉衣出土时间最早,因此该玉衣图片被编入中国古代历史课本,用来说明汉代“文景之治”国力强盛。

刘胜的这套金缕玉衣被列入禁止出境的文物名单,“不像我们这‘哥们’经常出国。”田二卫指着展柜里的金缕玉衣说,一年中它有大半时间不在徐州博物馆。

古代盗墓贼只抽走了金线

“这玉衣怎么看上去这么亮,是复制的吗?”有观众看完展出的金缕玉衣后提出疑问。

田二卫介绍,狮子山楚王陵在古代就被盗过,1994年考古人员发现大量玉片散落在墓道口,却没有金线。

2001年徐州博物馆对玉衣进行修复,除补了少量玉片,其他都用的是原玉衣上的玉片,全部为新疆上等和田白玉、青玉组成,历经数千年仍温润晶莹。

因为原来玉衣的金线被盗墓贼抽走了,所以他们修复时就用了新的,所以这套金缕玉衣看起来较新。

据统计,用于制作玉衣的玉片总数为4248片,用于穿缀玉片的金丝重1576克。

由于金缕玉衣象征着帝王贵族的身份,有非常严格的工艺要求,汉代的统治者还设立了专门从事玉衣制作的“ 东园”。

这里的工匠对大量的玉片进行选料、钻孔、抛光等十多道工序的加工,并把玉片按照人体不同的部分设计成不同的大小和形状,再用金线相连。

制作一件中等型号的玉衣所需的费用几乎相当于当时一百户中等人家的家产总和。

玉衣如此贵重,盗墓贼为什么只抽走金线而留下玉片呢?“因为这些玉片都是特制的,在市面上一出现就会被官府发现,而金线熔成块就没事了。”田二卫解释。

“这么多玉片,形状多样,有正方形、长方形、半月形、三角形等,这件玉衣是怎样复原的呢?”观众又问。

田二卫说,因为之前我国出土和修复过多套玉衣,为他们复原这件玉衣提供了宝贵经验。

“你们看,这身上的玉片多是长方形,腿部和鼻部是梯形,眼部是圆形,修复人员按身体部位给每片玉编号,再一片片连接。”

他说,每片玉的角和边缘都钻有小孔,再用金线以十字交叉式连缀而成,连接手法也是古人的方法。

“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件玉衣的头顶部有个碗底大的圆孔没有玉片覆盖,知道是为什么吗?”他向观众提了个问题。

田二卫说,这是因为古人相信灵魂会从头顶出入,因此特意留了一扇“方便之门”。

1.png

设计这么巧妙,工艺这么复杂,玉质最好的金缕玉衣值得去看。

展开剩余部分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用户留言 联系我们

跟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