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改革开放已经40年了,现在我们武汉的菜篮子工程已经怎么样了呢,你有没有一点好奇呢,现在出现四大变化,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都今年为止,看武汉菜篮子四大变化都在把鞋方面吧!
武汉蔬菜四十年来需求变化大,已经从最低的基本生活需求转向不同层次的个性化需求;蔬菜市场年供应量已经达到 770 万吨,是改革开放前的近 20 倍。市民日消费量也从 125 万公斤提升至 800 万公斤。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黄陂一家蛋鸡场存栏量 100 多万只,每天最高产量量 80 吨,足足有 160 万枚鸡蛋。
武汉蔬菜流通半径从改革开放前 " 走不出 100 公里 ",到现在借助发达的交通,跨越了几千公里。
1978 年,政府只管 18 个蔬菜品种、四大家鱼和热鲜肉,而现在菜篮子产品种类数不胜数;改革开放初期买菜只去国营菜场,如今线下业态繁多,新鲜方便,线上电商让买菜足不出户。
四十年来,武汉菜篮子出口种类增多,深加工产品在全球广受赞誉,吸引了高校教授、博士、硕士等众多高学历人才投身农业,菜篮子生产主体不断增多。
武汉市政府对农产品生产、流通、市场、改造的大菜篮子建设投入,从改革开放初的 10 亿元,增长到现在 500 亿元。
武汉率先构建并实践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保障菜篮子舌尖安全;水产养殖 " 三网拆除 "、畜牧 " 禁养退养 ";菜篮子实现直供直销,藕带也 " 坐 " 上飞机奔赴全国人民餐桌。
新变化带来新的故事," 新花城 "" 三乡工程 "" 阳台蔬菜 " 等建设让农产品从单一的 " 吃 ",转向 " 食 "" 赏 "" 玩 " 等复合型功能,催生更多新业态。
武汉菜篮子在 1995 年成功 " 触网 ",借助互联网实现产销信息快速对接;在菜篮子生产周期提效的情况下,农产品种类更新和供应也在加快。即使在遭遇自然灾害天气时,政府的调控应急响应也变得更快。